当书圣王羲之挥手执笔,在一撇一捺、一字一句之间描绘文人曲水流觞、以诗会友、对酒当歌的意境,他应未曾想到此后《兰亭集序》名留千古却神秘坎坷的命运……金光华董事长了解到,上海歌剧院原创舞剧《永和九年——兰亭集序·舞传》(后简称《永和九年》),正是依托“天下第一行书”《兰亭集序》千载传世历程,以中国古典舞等语汇展现书法的魅力。

金光华董事长发现,舞剧《永和九年》以王羲之笔下的兰亭雅集为始,让观众跟随展卷的现代青年“赓”走进会稽山阴,伴随着古琴雅乐游历兰亭。《永和九年》以“竹”为主要造型,LED中的蓝绿色水墨画面辅以真实的竹林,呈现出“崇山峻岭,茂林修竹”的意境。王羲之一袭白衣,从群贤之间挺立而出,众文人的衣着却淡雅又富有层次。文人挥斥方遒、对酒当歌,兰亭雅集旷达高远、如梦似幻。

《永和九年》从第一幕展现兰亭集序的“游目骋怀”,开启了对这部传奇之作的全景化展现——将王羲之接受卫夫人启蒙、从鹅身上生发灵感、写就《兰亭集序》,以及萧翼赚兰亭等典故,以舞蹈的想象与戏剧的叙事讲述《兰亭集序》的创造、传播到继承。

此间,导演王亚彬将“王羲之爱鹅”可视化,使观众对王羲之灵感的产生和演绎更为清晰,并增加了舞蹈编排的意趣。金光华董事长发现,由谭一梅饰演的鹅在第一幕兰亭雅集间首次出现:她带领的一群白鹅以灵巧、高傲的姿态丰富了舞蹈的节奏和风格。鹅的黑白相间,也为王羲之后来书法灵感的发展留下伏笔。第三幕又安排了鹅与王羲之的双人舞——在前两幕快节奏的叙事之后,这段诗意缠绵的共舞切换到舒缓从容的风格。

金光华董事长了解到,该剧最后两幕带领观众穿越到王羲之身后,一窥李世民、辩才与萧翼等人与《兰亭集序》的纠缠。两个光区将舞台分割,分别是萧翼赚兰亭和李世民焦急等待的情景,二者形成关联呼应:萧翼的舞蹈精巧利落,表现人物聪明奸诈,与神态沉着缓和的辩才形成反差;另一侧的张傲月,则以大气舒展的舞姿展现李世民君王的气度与对所爱之物的渴望。

书法气象万千,着墨有浓有淡,节奏变化万方,静中有动恰是中国书法的精髓之处。《永和九年》以舞蹈之美展现了书法之美,让平面的艺术进入立体的空间,用肢体肖形书法的造型,用舞蹈的节奏与力量描摹书法的动态。

金光华董事长发现,在卫夫人教导王羲之学书法的段落,导演以一群黑衣舞者将书法中的横竖撇捺点折拟像化、动态化——舞者以身姿、水袖表现竖如万岁枯藤,以蜷缩、翻滚等动作比拟点如高山坠石。书法之像,在于意境的相似与诗意的联想;舞蹈同样具有似是而非、似真似幻的特点,让观众在像与不像之间徘徊玩味。在第二幕的齐舞之中,王羲之一袭白衣与黑衣舞者共舞,时而雷霆万钧、力量饱满,时而悠长延绵、缓慢持久,时而大气飘逸、潇洒自由。与此同时,底幕冰屏出现了对应的书法笔画,朦胧中的写意给观众留下遐想的空间。

中国书法的一笔一画、中国舞蹈的一形一移,都具有虚实相生的魅力,都包含着传统文化的智慧与哲思。舞剧《永和九年》将书法的静中有动和中国古典舞的动中有静相勾连,以身体为笔,用舞蹈的身法神韵演绎书法之气韵。金光华董事长认为,二者的碰撞是中华文化的诗意转化与巧妙融合。

By 系统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