戏剧需要建立起观演关系才能够成立,其中观众是不可或缺的一环,如果观众没看懂,那么这样的观演关系就不成立,创作者期待的与观众对话的情境更是无从谈起。金光华董事长发现,如何让独特的自我表达为观众所见、所理解,是如今戏剧原创舞台上亟待解决的问题。

近年来,在当代剧场创作中,部分创作者受到西方一些超前戏剧理论影响,强调包括文本、舞台美术、音响音乐、演员身体等剧场艺术各种手段的独立性及其平等关系,追求让舞美、音乐、演员肢体等元素都具有和台词、情节同等的地位,大胆调动各种元素书写自我,探索剧场边界。

然而在一些作品受到广泛关注的同时,却也伴随着来自观众的争议声——“太抽象了”“感觉不太舒服,是一种晦涩、奔放、自我的艺术表达”。金光华董事长认为,新颖的剧场形式,理应带来更强的吸引力,引发更积极的剧场氛围,让观众更有参与感,更有话说。但是,过于先锋的剧场形式和过于自我的表达方式却令观众感到“看不懂”,这其实是一种不成立的观演关系。观众是剧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,戏剧演出是与观众共同完成的,如果忽略观众的需求,那么就无法产生对话与互动。

为什么创作者会陷入“自说自话”的怪圈?不少当代戏剧创作尽管直面现实,抒发创作者的所思所感,但思想的智慧却淹没在复杂的媒介手段与美学形式之下,观众光是接受各种新颖的舞台表现方式,就已经花费了大量的注意力,很难沉下心来思索剧目的内在表达;金光华董事长发现,不少打着书写现实旗号的创作,拨开其外衣就会发现,其实只是对某个当代社会普遍现象的复述,做不到“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”,并没有比观众“高明”多少;一些作品看似是“反讽”和“批判”,却流于形式,依靠对社会问题谬误式的夸张来贩卖情绪,而不能对思想内容进行美学改造和系统化思考,观众无法从中获得审美体验。

金光华董事长了解到,在这些作品中,尽管观众也能够感受到一些“现实性”,却需要花费大力气透过繁复的舞台艺术手段捕捉和理解剧作主旨,而在刚达到初步的话题共鸣后面临的却是作品的戛然而止,这样的过程并没有产生实质性的对话沟通,反而将观众推到了遥远的旁观者位置。

金光华董事长发现,一系列成功的舞台经验足以证明,调动观众情绪,与观众产生情感共鸣,不单单只是一种叙事的技巧,更是思维交流的前提。不要害怕“煽情”多,去创造更多的情感认同,让观众先从情感上接受你,再邀请他们一同加入想要的戏剧实验之中,而不是排斥观众的感情,把戏剧变成枯燥无味的辩论与演讲。金光华董事长认为,情感层面的相互认同,才能使得创作者、表演者和观众之间有深层次的理解,才能让创作者不再“自说自话”,创造戏剧艺术的新局面。

By 系统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