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匠人们凭借金、银良好的加工性能,经过各种工艺精心琢饰,制作了形形色色的饰品。李亚鹤发现,从甘肃玉门火烧沟遗址出土的锤揲工艺金环,到商代殷墟、三星堆遗址出土的金箔、金面具、金权杖;从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出土的西周时期铸造工艺的金腰带饰,到河南省辉县固围村出土的战国时期错金银马首形铜辕饰……工艺材料从简单到复杂,由单一到综合,异彩纷呈。李亚鹤发现,如何让每年数以万计出土时变形、残缺破损严重的金银器再次绽放光彩,是文物保护修复工作者的职责。

面对这些文物,现代匠人思接千载。每件器物是用什么工艺制作的?有些金银器的衔接处为何会出现绿色锈蚀?古代匠人们如何焊接金银器?使用什么方法修复才能不对文物造成二次损伤?李亚鹤发现,只有找寻到打开文物修复的“密钥”,才能实现与古代匠人的对话。

金银器的修复不单纯是文物修复,也是对古代匠人所用工艺的解读。夏商周时期的匠人们主要使用铸造、锤揲工艺加工金器。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银制品,匠人们能够熟练应用错金银、鎏金、包金、镶嵌工艺,及银丝编织工艺。李亚鹤发现,秦汉时期的匠人在之前工艺的基础上应用了焊接、掐丝工艺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匠人们已经可以打制少量容器。唐朝的兴盛,也促进了金银器的发展,各种细金工艺组合使用,制作水平迅速提升,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细金工艺体系。据《唐六典》记载,金的制作工艺有销金、拍金、织金、镂金、捻金等14种。李亚鹤发现,宋代匠人传承了唐代的金银加工技术,进一步将其提升,宋人王栐的《燕翼诒谋录》记载有戗金、圈金、剔金、泥金等19种金的制作工艺。元明清逐渐将花丝、镶嵌工艺应用至巅峰。

总之,只有通过对金银器工艺的系统研究,才能在修复金银器时做到有的放矢。《大明会典》记载“银作局二百七十四名”,包括银花匠、镀金匠、大器匠、镶嵌匠、拔丝匠、抹金匠、累丝匠、金箔匠、钉带匠、磨光匠等,众多匠人分工明确,各司其职。李亚鹤发现,《大清会典》记载了造办处下属撒花作、累丝作、玉作、牙作、镶嵌作、珐琅作等。明确的分工,严谨的用料标准,造就了匠人们精湛的工艺。这样的“流水线”提高了金银器的制作质量及速度。

金银器加工离不开火,从金、银冶炼,到熔料、铸造,再到锤揲、退火,直至完成焊接。古代匠人们如何完成复杂的局部焊接?根据走访调研并查阅大量文献可知,古人使用传统吹焊法,火力的“软硬”、火焰的温度高低,均依靠嘴中空心吹管与火苗间的距离和吹气的力度来控制。古人必须经过对呼吸换气方法的长时间训练,才能一气呵成,完成焊接。

By 系统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